民建上海市委:防止“一次性”無紡布成為新污染源
2022-01-12
“在落實塑料污染治理過程中對于‘無紡布’等內容的誤讀,可能會引發歧義,并導致新的污染,應引起關注?!?今年的上海兩會上,民建上海市委在關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,特別將目光聚焦到了塑料污染治理上。
塑料污染治理作為保護環境的重要方面之一,從國家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文件:2020年1月16日,國家發改委、生態環境部發布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》;2021年9月8日,國家發改委、生態環境部發布《“十四五”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》。針對國家塑料污染治理的思路,包括上海市在內的全國各地都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,推進塑料污染治理。根據出臺的文件規定,“可降解”是針對一次性不可回收塑料的對策。要求可降解的,目前只選擇了幾種一次性不可回收塑料制品作為實施對象:塑料購物袋、快遞袋、吸管、餐盒。更大范圍的一次性不可回收塑料,將在時機成熟后,逐步推進,最終形成全覆蓋。
然而,在具體落實過程中,一些現象偏離了塑料污染治理的本意,在業內及百姓群體引發爭議。特別典型的就是同為塑料制品的無紡布泛濫成災:《意見》第三條“推廣應用替代產品”(六)款明確:“在商場、超市、藥店、書店等場所,推廣使用環保布袋、紙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購物袋”。這里所講到的環保布袋必須是非塑制品。在《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》里,對應的條款中改為“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等可循環使用購物袋”。而在生活中,無紡布袋成為塑料袋的替代品,逐漸有泛濫的趨勢。
“無紡布”因為其名稱中有“布”字而被廣大消費者誤以為是“紡織布袋”或環保袋。然而事實上,“無紡布”并不是“布袋”,其主要生產原料為聚丙烯(PP)。由于無紡布袋生產過程中加入多種化學物質,其對環境的破壞比傳統塑料購物袋(由聚乙烯PE制成)更嚴重。大量使用無紡布袋將成為繼傳統塑料袋之后的另一個巨大的污染源。
為此,民建上海市委提出建議:
首先,提高無紡布袋生產準入門檻。上海對于無紡布袋的使用定位,本意應是推廣使用高品質、可重復使用的無紡袋,以減少廢棄現象。鑒于實際生活中各種劣質、不可降解無紡布袋的泛濫,建議政府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,提高無紡布袋生產的準入門檻,要求生產的無紡布袋滿足可多次使用品質要求和可降解環保要求。禁止商超賣場使用不可降解無紡布袋,僅允許使用“可降解無紡布袋”。加大宣傳力度,讓市民了解無紡布袋不等同于環保袋,在生活中應減少使用。
其次,制定降解塑料地方標準,發展生態塑料產業。只有從城市垃圾分類和最終處置的能力和條件出發,聚焦塑料污染的生態問題,以環境效益為先,才能優選出適合本城市特點,且質優、成本可接受的降解塑料替代產品和有效治理塑料污染模式。例如,海南全島垃圾焚燒能力充裕,但周邊海域卻為部分塑料遺棄品的最終受納場,故當地推廣降解塑料,突出海洋自然降解的要求,這一點就不同于其他內陸城市。香港特區政府綜合權衡社會和環保效益,制定符合國際標準的環保降解政策,對降解塑料的材料應用不作限制,只要能達標不同材料或技術都可接納。
而上海應評估城市自身對降解塑料后端處理方式選擇和能力,鼓勵真正適合上海本地的“生物降解塑料”的研究和推廣,鼓勵企業和相關科研單位對符合要求的降解塑料技術路線的研發,根據實際情況挑選適合的“生物降解塑料”,制定降解塑料的地方標準,并推廣使用。爭取盡早完全取代無紡布,用真正的環保材料,實現可循環、易回收、可降解目標。
來源:上??萍紙?nbsp;https://m.thepaper.cn/baijiahao_16248085
原標題:《民建上海市委:防止“一次性”無紡布成為新污染源》